这事儿,来得有点突然,但又好像在情理之中。
7月8号那天,国内的排球圈子还没从女排世联赛的余温里完全走出来,一则从土耳其飘来的消息,就像一颗深水炸弹,瞬间就把水面给炸开了。土耳其的排球网媒,言之凿凿地报道:豪门俱乐部加拉塔萨雷,已经跟咱们中国女排的副攻——王媛媛,就加盟这事儿,“达成一致”了!
“达成一致”这四个字,分量可不轻。它意味着,球员本人点头了,个人待遇、合同细节这些最核心的部分,八成是谈妥了。消息一出,球迷们的微信群、微博首页,瞬间就被刷屏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你一直盼着自家养大的好白菜,终于要去闯荡更广阔的世界了,既骄傲,又有点舍不得。
不过,报道里还有一句关键的话,特别有嚼头——“正在努力与球员所在的天-津-女-排完成最后的程序”。看见没?这事儿还没画上句号。球衣还没穿上,合同的最后一页还没签字盖章。这临门一脚,就看天津女排这边的了。一旦手续走完,加拉塔萨雷那边就会立刻官宣。这一下,就把所有人的心都给吊起来了。
说起王媛媛,球迷们都爱叫她“果子”,听着就亲切。这个1997年出生在甘肃静宁的姑娘,身高臂长,往网前一站,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。但你可别以为她就是个傻大个。王媛媛的职业生涯,简直就是一部逆袭的励志剧。她不是那种一出道就光芒万丈的天才少女,恰恰相反,她是一步一个脚印,硬生生从替补席上“卷”到主力位置的。
还记得16-17赛季吗?那会儿她刚进天津队大名单,青涩得很,上场机会寥寥无几。可这姑娘有股韧劲儿,不服输。别人训练结束了,她自己加练拦网移动;比赛打完了,她抱着IPad一遍遍复盘自己的录像,琢磨对手的进攻线路。知乎上有个自称是天津队球迷的匿名网友就曾爆料说,当年在训练馆里,最常看到的就是王媛媛在教练指导下,反复练习单人拦网的脚步,汗水把训练服都浸透了,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。
到了17-18赛季,机会终于来了。她抓住了,并且再也没放手。从此,天津女排的副攻线上,就有了这么一个稳定得让人放心的存在。她的三号位高点快球,打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,起跳高,出手快,对方的拦网手往往刚起跳,球已经“咣”一声砸在地板上了。这手绝活,在国内联赛里几乎是无解的存在,也帮着天津女排拿冠军拿到手软。
但,在国内称王称霸,就够了吗?对于一个顶尖运动员来说,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真正的强者,都渴望去更高水平的舞台上淬炼自己。土耳其女排联赛,那是什么地方?世界排坛的“圣殿”之一,球星云集,对抗强度堪比神仙打架。朱婷在那里封神,金软景在那里续写传奇。去那里打球,不仅仅是为了更高的薪水,更是为了在一周双赛、场场硬仗的高压环境下,把自己的技术和心理磨炼到极致。
所以,当加拉塔萨雷抛出橄榄枝的时候,王媛媛心动了,这完全可以理解。她需要这样的挑战。尤其是在国家队,面对埃格努、博斯科维奇那种级别的强力接应,我们的拦防体系总是感觉差点意思。如果王媛媛能在土超跟这些顶级攻手隔网相对一整个赛季,那对她的拦网预判、移动速度和拦防体系的理解,将是怎样一种脱胎换骨的提升?这笔账,谁都会算。
现在,皮球踢到了天津女排这边。放,还是不放?这绝对是个艰难的抉择。从俱乐部角度看,王媛媛是球队的顶梁柱,是王朝的基石。她一走,球队的战术体系就要重组,国内联赛的卫冕之路,势必会平添许多变数。但从更高的层面,从中国排球的长远发展来看,支持核心球员“走出去”,去高水平联赛提升自我,反哺国家队,又似乎是责无旁贷的。这种感觉,估计让天津队的管理层也挺纠结,他估计也没想到这个消息会这么快就从土耳其那边捅出来。
这桩转会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排球当下的状态。我们的联赛在进步,但和世界顶级联赛的差距依然存在。我们的球员有实力,但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去证明和提升自己。球迷们的心情也很复杂,一方面,大家热切期盼着能有更多的“王媛媛”走出去,在世界排坛打出中国球员的名号;另一方面,又担心本土联赛星光黯淡,观赏性下降。
可无论如何,潮流是挡不住的。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就那么几年黄金时间,去追逐梦想,去挑战极限,本就无可厚非。当年的朱婷留洋,开启了一个时代。如今,王媛媛若能顺利成行,或许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,激励更多的年轻球员,把目光投向世界。
现在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最后那道“程序”上。它可能是一纸传真,一封邮件,或是一个盖了章的文件。它很薄,却承载着一个球员的梦想,两个俱乐部的博弈,以及无数球迷的期盼。所以,这件印着加拉塔萨雷队徽的球衣,咱们的“果子”到底能不能顺利穿上呢?这最后的悬念,恐怕还得再等上一等了。
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