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字数差异不大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让内容更丰富。
---
作者:相忘于江湖
建国初期,我军出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:总长这一重要职位的最终人选迟迟未能确定,令外界倍感疑惑。
为何新中国成立后,总长的任命迟迟悬而未决?人选确定后,又为何出现了“倒挂”的情况——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反倒担任总长,而司令员聂荣臻却被安排在副总长的位置?而在此后的几任总长中,无论是粟裕、黄克诚还是罗瑞卿,他们与国防部的协调都不算十分顺畅。
由于建国初期首任总长徐帅一直因病休养,代理总长的重任落到了副总长聂帅肩上。聂帅同时身兼多职,不仅要处理总参谋部繁重的日常工作,还要协助主席指挥抗美援朝战争。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使得聂帅一度因劳累而病倒。
有人或许会疑惑:既然总参谋部职责重大,主席为何宁可让聂帅代理总长长达四年之久,却没有启用军中资历最深的“参谋长专业户”叶帅,出任总长这一职位呢?
展开剩余86%事实上,叶帅担任总长的资格在资历上毫无疑问。
早在北伐时期及抗战年代,叶帅就是十大元帅中担任参谋长时间最长的一位。即使在十大将中有“参谋长专家”之称的张云逸,也难与叶帅的资历相提并论。
在十大元帅、十大将和57位开国上将中,要论在各级参谋长岗位上的任职时间,叶帅如果不是第一,恐怕也无人敢称第一。即便是红军时期叶帅的直属上司刘帅,其担任参谋长的时间也不及叶帅长。
叶帅出身于云南讲武堂,早年曾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,军旅资历显赫。
1923年,年仅26岁的叶剑英便在讨伐陈炯明的东路讨贼军担任第8旅参谋长,从此开启了他“叶参座”的参谋长生涯。次年,他担任粤军第2师参谋长,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。
北伐期间,叶帅相继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总预备队参谋长、新2师师长、第4军参谋长。南昌起义前夕,他的任职资历仅次于暂编第15军军长刘伯承和第20军军长贺龙。
作为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,正是叶帅掌管的第4军教导团。
起义失败后,叶帅远赴苏联劳动大学特别班(俗称“老头班”)深造。
在他的军旅生涯中,叶帅历任我军多个重要参谋长和总长职务。
在这些资历和经历中,叶帅是老帅中无可匹敌的参谋长专家,唯一可比肩的,只有多次兼任总长的周公。
1931年初,叶帅抵达苏区,出任总参谋部部长——这一机构是后来的总长职位的前身。
红军时期,叶帅与刘帅轮流担任总长一职,刘帅到任后,叶帅成为他的副手。后来,叶帅又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,是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的重要助手。
遵义会议后,叶帅调任红三军团参谋长,继任已牺牲的邓萍职务。
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,叶帅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。在红四方面军密谋“武力解决”红一方面军的关键时刻,叶帅及时向主席和彭总发出警告,率领一个团提前北上,脱离了险境。
红军转战陕北后,叶帅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及军委参谋长。
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,叶帅继续担任参谋长,协助主席统筹全局。同一时期,他与周公共同在南方局从事统战工作。皖南事变后,叶帅回到延安,兼任军委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。
解放战争初期,叶帅出任总长,协助主席和朱德统筹全局。
建国初期,主席心目中的总长首选是129师的两位师长。
刘帅自然是首选,但当时已58岁高龄,且志在筹建南京军事学院,因此最终未被任命为总长。
第二人选体现了主席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魄力:华北军区副司令员、抗战时期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担任总长,而当时徐帅的直属上司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却被安排为副总长。
由于徐帅长期患有肋膜炎未愈,聂帅代理总长职位悬挂了整整四年未被正式扶正。聂帅身兼六职,长时间高强度工作,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,一度病倒卧床。
此时,主席启用开国第一大将粟裕主持总参工作。粟总在总长岗位上工作了四年,能力毋庸置疑,但与彭总的协调沟通时有摩擦。
粟裕之后,开国大将黄克诚深受彭总信任,但彭总在庐山事件中受牵连,黄克诚担任总长仅十个月,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总长。
既然总长如此重要,主席为何一直未启用叶帅出任?
首先,新中国成立之初,叶帅主持广东军政事务,日理万机,分身乏术。
叶帅无论从资历、能力还是经验,都完全有资格出任总长。在主席心中,叶帅是“办大事不糊涂”的铁腕人物,是极为信赖的开国元勋,否则主席不会将“托孤”重任托付于他。
但当时大西北、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,彭总和刘帅直到1950年年中仍在指挥最后的战斗。中南和东南沿海虽已解放,但海南岛、舟山群岛仍未收复。
因此,林总和萧克指挥四野大军南下之际,主席将叶帅从北平调回广州,荣归故里之余,负责指挥解放海南岛及珠江口诸岛的战役。建国初期六大军区,林总进京后,叶帅则代理中南军区司令员及中南局代书记职务。
当时,我军的战略前沿除东南沿海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中南沿海,叶帅因此无暇兼顾总长一职。
解放海南岛战役于1950年5月完成,紧接着便是广东土改工作,以及华侨事务和民族工商业的恢复。直到1954年10月,叶帅才得以抽身北上,任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。与此同时,因刘帅专注于南京军事学院建设,叶帅还兼任训练总监部部长。
其次,建国初期百废待兴,十大元帅各有明确的职责定位。
朱老总年事已高,主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;彭总回国后主持国防部工作;林总和徐帅长期养病休养;刘帅专注南京军事学院;贺老总主管西南军区;陈帅出任上海市长;罗帅主持总政治部和干部部;聂帅身兼多职;叶帅则主持中南军区工作。
因此,尽管徐帅身体欠佳,仍由主席亲自点名任命为总长。
叶帅回京后,除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外,还亲自主持筹建军事科学院,担任院长兼政委。粟裕大将失势后,便转而担任叶帅军事科学院的副职。
最后,叶帅虽常以“叶参座”著称,但年龄并不算小。
虽是十大元帅中排名最后,但生于1897年的叶帅,仅次于朱德、刘伯承和贺龙三位,年龄比彭德怀、聂荣臻、徐向前、陈赓、罗荣桓、林彪和粟裕都要大。
聂帅比叶帅小两岁,徐帅小四岁,林总和粟裕更小十岁。第三任总长黄克诚比叶帅小五岁,第四任总长罗瑞卿则比叶帅小九岁。
九一三事件后,74岁的叶帅临危受命,再度担任总长,之后兼任国防部长,成为我军首位先后任总长和防长的开国将帅。叶帅之后,徐帅才接替防长职务。
---
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大家投稿,私信必回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