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听家长们抱怨:
现在的孩子,一回家就躺着玩手机,一点精气神都没有。
抱怨之余,大家也疑虑重重:明明条件好了,孩子应该更阳光更有作为,但为什么那么不成器呢?不仅人看上去有点蔫,心理还频频出问题。
其实,早在很多年前,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:“要解放孩子的头脑、双手、脚、空间、时间,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,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。”
好的教育,一定是将孩子抛向旷野,让他们在真实生活中去历练。
倘若一天到晚待在家里,孩子的人生之路大概率会越走越窄。
我小时候,没有手机,电视也不让看,放了学就和小伙伴到处疯跑。
爬山、爬树、捉虫子、打鸟,夏天去小溪里淌水,冬天再冷也要打雪仗。
直到灿烂的晚霞被夜色吞没,才结伴回家,开始写作业、看书。
记忆里,那时的孩子野得很,个个小牛犊似的,上房揭瓦,调皮捣蛋。
展开剩余60%就算被爹妈打一通、骂一顿,也不往心里去,生命力坚韧得很。
再看看现在的孩子,吃喝玩乐的条件,都远胜咱们小时候。
但他们的状态,却经常是闷闷的,动不动就喜欢宅着。
白天,待在教室里;放学后,无缝连接地回到家中。
写完作业,就开始玩手机、打游戏,一天下来,户外时间少得可怜。
网络时代,有算法的投其所好,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沉迷。
有人说,只要给一条网线、一个手机,就足以让人废掉。
这一点,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。
少了户外历练,不经风吹雨打,孩子们都成了温室的花朵。
一位儿科医生,对孩子们的现状做过总结:
“又懒又不爱动、又不愿意出门、整天地睡、看手机、无所事事。”
原本爱动爱闹的孩子,长期待在家里,只会一天天萎靡下去。
渐渐地,你会发现孩子变得磨蹭拖拉、没有时间观念;变得娇气敏感、玻璃心。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,学习学不进去,出去玩没有思路,干什么都懒得干。
身体软塌塌,眼睛空洞洞,整个一副“能量严重不足”的样子。
美国作家理查德•洛夫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——自然缺陷。
理查德•洛夫认为,成长期缺乏与自然接触,造成了儿童的一系列问题。
人如草木,若想茁壮生长,离不了自然雨露的滋养,孩子更是如此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